张翰(西晋文学家)

张翰

张翰(生卒年不详),字季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留侯张良后裔,吴国大鸿胪张俨之子,西晋文学家。

张翰品行高洁才华超众,善于写文章,性情放纵不羁,当时人们将他与阮籍相提并论,并称他为“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囧执政,张翰被授予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西晋末时局动荡,张翰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还乡。张翰十分孝顺,母亲去世万分忧伤,哀痛的表现超过礼制规定,后于57岁时去世。

张翰有集两卷,今存诗六首,文三篇。《文选》录其《杂诗》一首,写归隐的感叹,其中“黄华如散金”一句,尤为后人所称赏。梁代钟嵘《诗品》置张翰于中品,称赞其“黄华之唱”“虽不具美,而文采高丽,并得虬龙片甲,凤凰一毛”。唐李白称他的作品为“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其诗文辑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左思(西晋文学家)

左思

左思(约250年~约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人。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

左思少时学习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华丽,曾写成《齐都赋》。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官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于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不久后去世。

左思撰作出的《三都赋》,使得豪贵之家竞相传写,以致于洛阳纸张脱销,纸的价格飞速上涨。左思还著有《咏史》《招隐》等诗。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左太冲集》。左思主张“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官本其实”。主张述“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写“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叙风俗人物,亦应言必有据,事事征实。这种对虚夸艺术倾向的批评,对艺术真实性的强调,在文学发展史上有一定的意义。

郑冲(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大臣)

郑冲

郑冲(?-274年3月5日),字文和,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大臣、儒学家。

出身荥阳郑氏。出身寒微,博究儒术。初为魏文帝曹丕文学,累迁尚书郎、陈留太守。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累迁光禄勋,后又拜司空、司徒。曹奂继位,拜太保,封寿光侯。朝中制定礼仪律令,都先咨询郑冲的意见。

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建立,拜太傅,进爵寿光公。后屡次请求离职。很久之后,才获得同意。

泰始十年闰正月癸酉日(274年3月5日)去世,追赠太傅,谥号“成”。与何晏等撰有《论语集解》,流传于世。

索靖(西晋将领、书法家)

索靖

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人。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

索靖出身世宦家族,历任州别驾、驸马都尉、尚书郎、雁门太守等职。晋惠帝时封关内侯,以荡寇将军之职平定西羌叛乱。赵王司马伦篡位时,索靖响应三王举义有功,累官后将军。河间王司马颙进攻洛阳时,索靖率雍、秦、凉义兵大破其军,却因战斗致伤而逝世,年六十五。累赠司空、安乐亭侯,谥号“庄”。

索靖善章草,传东汉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其章草书,自名“银钩虿尾”,时人称“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索靖的章草自成一家,被张怀瓘评道“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著有《草书状》等。

郭象(西晋玄学家)

郭象

郭象(约252年—312年),字子玄,河南洛阳人。西晋玄学家。少有才理,好《老子》、《庄子》,能清言,常闲居。辟司徒掾,稍迁黄门侍郎。东海王司马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任职专权,为时论所轻。

尝以向秀《庄子注》为己注,述而广之。一说窃注之事,恐未必信。力倡“独化论”,主张名教即自然,为当时玄学大师。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

顾荣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

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初拜郎中,转廷尉正,历任诸王僚属,封嘉兴伯。顾荣见北方大乱,故弃官南归。后任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安东将军府军司,加散骑常侍。司马睿但凡有谋划,都与顾荣商议。

永嘉六年(312年),顾荣去世,获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建武元年(317年),追封嘉兴公。原有《顾荣集》传世,今已佚。

王叔和(西晋医学家)

王叔和

王叔和(201年—280年),名熙,高平(今山东微山县)人。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做了当时的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王叔和性格沉静,博好经方,且熟悉修身养性之术,尤擅长于脉学之理。著有《脉经》,总结汉以前有关脉学之成就,系现存我国最早脉学专书,书中总结脉象24种,又论述三部九候,寸口脉等,对古代的脉学影响甚大。

另对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进行整理,该书因战乱而散佚零乱,几至失传。王氏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始于王氏,使之不可湮没。

后世虽有人对他的整理加以非议,但多数人认为其功不可没,张仲景之学借王氏之编修整理才得以保存下来。另著有《论病》六卷,未见传世。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

王衍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

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光熙元年(307年),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王衍位高权重,却不思为国,为保全自己,还让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任荆州、青州刺史,遭时人鄙夷。王弥进攻洛阳时,王衍率军抵抗。其后转任太尉兼尚书令,又兼领太傅军司。

永嘉五年(311年),东海王司马越去世,王衍奉其灵柩返回东海,途中为羯人石勒所俘获。王衍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石勒大怒,将其与西晋旧臣一同活埋,时年五十六岁。

王衍工书法,尤擅行书,《宣和书谱》有其作品《尊夫人帖》。

阮咸(西晋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人(今河南),系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

阮咸为人旷达不拘礼节、尚道弃事、好酒而贫。担任散骑侍郎时,山涛多次推荐阮咸,但没有得到晋武帝认同。阮咸曾质疑荀勖的音律,因此遭到记恨,最后任为始平太守,直至寿终。

阮咸善弹琵琶,精通音律,著有《律议》。一种形似月琴而颈较长的古琵琶,相传因他善弹而被命名为“阮咸”,简称“阮”。

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刘伶

刘伶(221年—300年),字伯伦,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被认为无能而罢免。泰始二年(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酒德颂》对“礼法”表示蔑视,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生活。

山涛(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

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大臣、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他每次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谥号“康”。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能选贤用能。在武帝诏罢天下兵役时,他反对废除州郡武备,此后局势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其所言。

(图片来源:唐孙位绘《高逸图》)

司马伷(西晋宗室、将领)

司马伷[zhòu](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将,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之子,伏太妃所生。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

司马伷少有才气,在曹魏历任宁朔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先后受封南安亭侯、东武乡侯,五等爵制建立后,改封南皮伯。西晋建立后,获封东莞郡王,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出外拜镇东大将军。后改封琅邪王,加开府仪同三司。西晋伐吴时,率军出涂中,孙皓向他投降并奉上玉玺。战后因功拜大将军,增邑三千户。

太康四年(283年),司马伷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为武,世称“琅邪武王”。著有《周官宁朔新书》八卷,今已亡佚。

裴秀(魏晋时期名臣)

裴秀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

出身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此后历任廷尉正、安东将军及卫将军司马,参与谋划军国之政,参与平定诸葛诞叛乱。因功转任尚书,进封鲁阳乡侯。魏元帝继位后,进爵鲁阳县侯,任尚书仆射。咸熙元年(264年),受命负责修改官制,又提议恢复五等爵制。五等制恢复后,获封济川侯。他建议立司马炎为世子,司马炎继位晋王后,拜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西晋建立后,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泰始三年(267年),升任司空。泰始七年(271年),裴秀因服食寒食散后饮冷酒而逝世,年四十八,谥号“元”。有文集三卷。

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为纪念这位中国地图科学创始人而设立的“裴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地图学界最高奖项。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正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裴秀环形山”。

晋愍帝司马邺(西晋末代皇帝)

司马邺

司马邺(300年―318年2月7日),一作司马业,字彦旗,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末代皇帝(313年―317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

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授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永嘉之乱,晋怀帝被刘聪俘虏。得到大臣拥戴,成为皇太子,承制行事。永嘉七年(313年),得知晋怀帝遇害,司马邺即皇位于长安,年号建兴。联合幽州、并州、代国和段部鲜卑的军事力量,对抗前赵进攻。建兴四年(316年)八月,汉赵刘曜攻打长安。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投降汉赵,受封怀平侯,历尽屈辱。

建兴五年十二月戊戌日(318年2月7日),晋愍帝被汉赵皇帝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

卫玠(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卫玠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小字虎,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夏县)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南昌,后迁葬江宁。

向秀(魏晋时期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向秀出身河内向氏,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被赞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惜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注》余绪,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另有作品《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自少神采秀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大将军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参与晋灭吴之战。战后以功进封安丰县侯,故人称“王安丰”。治理荆州时,他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后历任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位列三公。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时,王戎被牵连免官。之后被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右将军张方劫持晋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郏县。

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时年七十二,谥号为“元”。

(图片来源:唐孙位绘《高逸图》,上海博物馆藏)

司马亮(西晋宗室大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

司马亮

司马亮(?-291年7月25日),字子翼,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魏太傅司马懿第四子,大将军司马师与相国司马昭的弟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

仕魏为散骑仕郎,拜东中郎将,封广阳乡侯。入晋,累封汝南王。历官宗师、侍中,太尉,录尚书事。晋武帝末为杨骏所排斥,出镇许昌。及惠帝即位,骏被贾后所诛,入朝拜太宰、录尚书事,与太保卫瓘同辅政。与楚王司马玮争兵权,玮承贾后旨诬亮有废立之谋,杀亮。后谥文成。

张华(西晋名臣)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

张华出身范阳张氏,自少贫苦,因才学过人而受同乡名臣卢钦、刘放、阮籍等人的赞赏。在曹魏时,他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西晋建立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逐渐受到晋武帝的重用。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与大将杜预坚决支持武帝伐吴,于战时任度支尚书。吴国灭亡后,以功进封广武县侯。其后遭到排挤,出镇幽州,政绩卓然。之后返朝任太常,终武帝之世未得参与政事。晋惠帝继位后,累官至司空,封壮武郡公,被皇后贾南风委以朝政。张华尽忠辅佐,使天下仍然保持相对安宁。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惨遭杀害,年六十九。太安二年(303年),获得平反,追复官爵。

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又雅爱书籍,精于目录学,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还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今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

贾南风(西晋惠皇后)

贾南风

贾南风(257年-300年5月13日),小名峕,字南风,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省襄汾县)人,曹魏豫州刺史贾逵孙女,西晋太宰贾充之女,晋惠帝司马衷皇后。

贾南风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而随后的八王之乱则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

晋惠帝司马衷(西晋第二位皇帝)

司马衷

司马衷(259年-307年1月8日),字正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嫡次子,母为武元皇后杨艳。

泰始三年(267年),册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正式即位。不能任事,由太傅杨骏辅政。后来,皇后贾南风谋害杨骏家族,掌握实际大权。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篡位,以为太上皇,幽禁于金墉城。受到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

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日(307年1月8日),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惠,安葬于太阳陵。

司马攸(西晋宗室、书法家)

司马攸

司马攸(246年~283年),字大猷,小字桃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书法家,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司马攸生性温和聪慧,有治理才能,因伯父司马师无子而被过继给他,袭封舞阳侯。西晋建立后,封齐王,历任骠骑将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所任颇有建树。武帝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高涨,大臣荀勖、冯紞趁机进谗将其排挤出朝,致使司马攸气恨发病,呕血而死,年仅三十六岁,谥号为献。

司马攸善书法,南齐王僧虔《论书》云“晋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有文集二卷,今已佚。

荀勖(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

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又任大将军司马昭记室,屡进策谋,深见信任,与裴秀、羊祜共掌机密。西晋建立后,封济北郡侯。后拜中书监兼侍中,领著作。累官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守尚书令。在尚书台时,核罢省中不称职之人。

太康十年(289年),荀勖去世。获赠司徒,谥号为成。

荀勖善于逢迎,被时人比作倾覆国家、搅乱时局的贰臣。但他为人谨慎,每有参预的国家大政,都闭口不言,不愿让别人知道他参与其中。荀勖博学多才,曾与贾充一起修订法令;掌管乐事时,又修正律吕;领秘书监时,曾与张华一同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有文集三卷,今已佚。

陆机(西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鲁公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图片来源:《吴郡名贤图传赞》

皇甫谧(西晋时期医学家、学者)

皇甫谧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

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陈寿(三国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司马孚

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司马孚在“高平陵事变”之际,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但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更未直接参与司马氏废立魏帝的谋划。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泰始八年二月壬辰日(272年4月3日),司马孚去世,年九十三。武帝为其举哀三日,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赐谥献王。

绿珠(西晋美女)

绿珠

绿珠(?—300年),生于双角山(位于今博白县浪平镇)下,西晋石崇的宠妾,中国历史上著名美女之一。

刘徽(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

刘徽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数学史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王元姬(西晋文明皇后)

王元姬(217年—268年4月20日),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西晋时期皇后,曹魏司徒王朗的孙女、中领军王肃的女儿,晋文帝司马昭妻子。

王元姬出身东海王氏,精通《诗经》、《论语》,嫁给洛阳中郎将司马昭,竭尽妇道、谦虚谨慎,生下司马炎与司马攸。颇有远见,预言钟会谋反之事。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居住于崇化宫。身处太后之位,提倡节俭,身体力行,作为后宫表率。在其治理之下,后宫井井有条,众人和睦相处。

泰始四年(268年),王元姬崩逝,终年五十二岁,谥号文明,陪同晋文帝司马昭合葬于崇阳陵。

文鸯(魏末晋初军事家)

文鸯

文俶(238年—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末晋初时期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

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后,参加毌丘俭淮南起兵。兵败之后投奔吴国。后跟随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发动淮南叛乱,得知父亲为诸葛诞所害,归顺大将军司马昭,受封关内侯。西晋建立后,任平虏护军。咸宁三年(277年),拜平西将军,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事,大破西部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震天下,迁护东夷校尉,坐事免官。

西晋永平元年,为东安王司马繇(诸葛诞外孙)所构陷,遭夷三族之祸,时年五十四岁。

张春华(西晋宣穆皇后)

张春华(189年—247年),河内郡平皋县(今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人。三国时期历史人物,曹魏粟邑县令张汪之女,晋宣帝司马懿正妻,晋景帝司马师和晋文帝司马昭母亲。

少有德行,智识过人。嫁给同郡的司马懿,生下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和南阳公主。晚年受司马懿冷落嫌弃。

正始八年(247年),张春华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葬于洛阳县高原陵,追赠广平县君。泰始元年(265年),孙子晋武帝司马炎登基,追谥宣穆皇后。

潘安(魏晋文学家)

潘安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荥阳郡中牟县(今河南省中牟县)人,西晋时期文学家,安平太守潘瑾的孙子,琅邪内史潘芘的儿子。

夙慧,有奇童之号。早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出为河阳令,转怀县令。勤于政绩。负才不得志,作谣讽山涛、裴楷等为帝所亲遇者。杨骏辅政,引为太傅主簿。骏诛,除名。后累迁为给事黄门侍郎。性轻躁趋利,谄事贾谧,为“二十四友”之首。赵王司马伦执政,岳与伦亲信孙秀有宿怨,秀诬以谋反诛之。

岳美姿仪,少时出门,常为妇人投果满车而归。善诗赋,诗与陆机并称。今存《潘黄门集》辑本。

晋武帝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

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年),拜相国,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殖,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年),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峻阳陵。

羊祜(三国至西晋时期战略家、政治家)

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

羊祜出身“泰山羊氏”。早年在曹魏政权任中书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持身正直,避免直接卷入政治斗争中。因与掌权的司马氏的姻亲关系,得以平步青云。魏元帝即位后,历任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职。晋代魏前夕,担任中领军,掌领禁军,兼管内外政事。西晋建立后,累官尚书右仆射、卫将军,封钜平侯。泰始五年(269年),出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在荆州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扩充军备,训练士兵,全力筹备灭吴计划。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去世,临终前举荐度支尚书杜预接替职务。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为“成”。两年后,晋武帝依其策划灭吴,完成统一。唐宋时期,羊祜得以配享武庙。

最新人物
  • 张翰

    张翰

    张翰(生卒年不详),字季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留侯……

  • 完颜璟

    金章宗完颜璟

    金章宗完颜璟(1168年8月31日-1208年12月29日)……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玉泉……

  • 邓廷桢

    邓廷桢

    邓廷桢(1776年-1846年),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

  • 梁化凤

    梁化凤

    梁化凤(1621年—1671年)字翀天,又字岐山,号沣源。西……

Copyright © Gurenmi.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