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沣(清朝宗室、宣统帝溥仪之父)
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清宣宗道光帝之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异母弟,宣统帝溥仪生父,清朝宗室,于宣统年间任监国摄政王。
载沣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威廉二世跪拜要求。后欲游历欧洲诸国被阻,回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民国十七年(1928年),载沣迁往天津幽居。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载沣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溥仪投靠日本,但此后醇王府的一切开支则由伪满“内廷”拨付。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染风寒,不久即病故。
人物生平
早年政途
光绪九年正月初五(1883年2月12日),载沣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父亲爱新觉罗·奕譞是道光帝旻宁的第七子,封醇亲王。
载沣两岁时受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岁晋封镇国公。次年(1890年)奕譞死,他虽是排行第五,因长、三、四兄皆早亡,二兄载湉已入继帝位(即光绪帝),故得袭父爵受封醇亲王。
载沣的嫡母,即奕譞的正福晋是慈禧太后胞妹,载沣虽是侧福晋刘佳氏所生,仍受到特殊关注。载沣的婚姻即是由慈禧太后作主,将她身边美貌能干的养女、瓜尔佳·荣禄的女儿指婚配给他,婚后生子溥仪。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前后,德国要求清政府派皇室特使为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事,赴德赔礼道歉。六月五日,远在西安的慈禧和光绪帝正式任命十九岁的载沣为“头等专使大使”,前往柏林。载沣在德备受礼遇。他见德国皇室权势颇盛,就治国之道请教接待他的威廉·亨利亲王(PrinceHeinrich of Prussia),亲王回答:“欲使皇室强盛,必先集中兵权;欲使国家富强,必须重视武备。”载沣深以为然,铭记心中。访问德国之后,载沣本想顺访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德国的强烈反对。为了不给德国人口实,载沣以身体不适和回国完婚为由,放弃了访问欧洲其他国家的计划,启程回国,完成了这次带有屈辱性质的“道歉”之旅。首先通过这次出访,让载沣开拓了眼界视野,加深了对国外的了解。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载沣就被任命为随扈大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受命管理对守卫京城负有重要责任的健锐营事务。同年秋任正红旗满族都统。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同年秋冬,得到西苑门内骑马与穿嗉貂褂的赏遇。
三年执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初,任军机大臣。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同时病重,慈禧太后在福昌殿病榻前召见军机大臣张之洞、世续和载沣等人商议光绪帝死后的立嗣事。慈禧太后意立冲龄的溥仪为帝,由载沣监国摄政;而张之洞、世续等担心这样则会出现光绪的皇后隆裕(慈禧太后的侄女)重演垂帘听政的局面,主张径立载沣为帝继位。慈禧太后认为同治、光绪已是兄弟相继,再立载沣,三代皆属昆弟传承,古无前例,实不相宜,坚持立溥仪为嗣,即作定议。慈禧原以为载沣生性懦弱,顺从听话,此后作为太皇太后虽不便再垂帘听政,但有驯服的载沣摄政,大权仍握在自己手中。翌日,慈禧自知病情垂危,深虑载沣无力负此重任,因此在临终前又下一道遗诏:以后军国大事,摄政王当秉承隆裕太后意旨办理。
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死后,12月2日,载沣扶着三岁的溥仪登基。摄政后,载沣每天在乾清宫听政,第一件事是经过皇族集团的共同商议,决心除去心腹之患袁世凯。袁世凯得悉慈禧太后已死,载沣当摄政王后,逃至天津躲避。此时清皇族的一些少年亲贵主张将其杀掉。载沣与张之洞密商,张之洞反对道:“现今刚遭国丧,不宜骤杀旧臣。”载沣密电北方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六镇统制赵国贤征求意见,回电都认为袁世凯的羽翼已成,遍及各镇,如果操之过急,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如先免其职,以免发生兵变,影响朝廷安危。12月5日,载沣下谕以袁世凯“现患足疾,步行维艰”为由,“着即开缺,回籍养疴”。接着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同年12月,成立由摄政王亲率的禁卫军,将近畿各省的新军一律划归中央直辖;成立海军部和军咨府;设立贵胄学堂,专收满人,培养高级军事人才。宣统元年(1909年),载沣代皇帝任全国海陆军大元帅,宣布统一全国军政大权。任用满人载泽、毓朗、善耆等掌执训建新军事务;任命铁良、凤山为江宁、广州将军,荫昌为陆军大臣。派其弟载洵、载涛分赴欧美考察陆海军,回国后任命载洵为海军部大臣,载涛为军咨府大臣,并代载沣统率禁卫军。
载沣为了掩盖皇族集权,于宣统元年(1909年)3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令各省“切实筹办宪政”,务必当年成立谘议局。宣统三年(1911年)4月,载沣以监国摄政王名义宣布裁撤军机处和旧内阁,任命庆亲王奕劻组织责任内阁,出任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受到立宪派的颂扬。5月8日,清政府发表新内阁的人选,顿使舆论大哗。新内阁阁员十三人中满人占八人,满人中皇族又占五人,舆论指责为“皇族内阁”。各省谘议局竞相上书要求撤销“不合乎君主立宪各国之公例”的“皇族内阁”。都察院御史也上本奏请实行内阁官制章程,认为皇族不宜参与内阁。载沣下旨:“组阁为皇帝特权,非议员所能干预。朝廷用人,审时度势,一秉大公。尔臣民等,均当懔遵钦定宪法大纲,不得率行干请,以符君主立宪之本旨。”立宪派的幻想泯灭,与清政府矛盾加深,清政府陷于空前的孤立。内阁名单也反映了清廷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紊乱。自从载沣监国以来,由于隆裕太后才干远逊慈禧太后,不能统驭全局,载沣又驽骀无能,形成皇族内部分成数派,竞相争权夺利,互不退让的局面。载沣原想集中军政大权,加强皇室地位,至此反演成各派新贵揽权谋私、钩心斗角的严重形势,无法制止,实非载沣始料所及。
此时,载沣又以“筹办立宪新政”为名,加征田赋钱粮、苛捐杂税。以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的预算为例,岁入白银达二亿九千六百九十六万两之多,较之二十年前(1891年)的八千九百五十万两,猛增三倍。阶级矛盾更形激化,各地反清武装起义连续不断;满族亲贵、地方大员屡遭暗杀。宣统二年(1910年)3月,汪精卫、黄树中等在北京银锭桥谋炸载沣未果。此时,清政府又制造了“铁路国有”事件,激起了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人民发起的保路运动。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载沣急命荫昌率领北洋新军南下镇压,讵料新军是袁世凯培植的武装,非荫昌所能指挥。此时列强认为如欲在华继续维持统治,必须另找“强有力”的代理人,他们选中了袁世凯。武昌起义的次日起便大造舆论,叫嚷“非袁莫属”,“非袁则亡”。清廷内部也以元老重臣奕劻为代表,力促起用袁世凯。但袁世凯乘机要挟,于10月下旬提出要他出山必须接受由他组织责任内阁,委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等六条苛刻条件,清廷由于皇族载泽等人的强烈反对而予以拒绝,形成僵局。10月29日,山西省宣布独立;同日,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发表通电,要求立即召开国会,否则将向北京进军,并调集军队,准备进入通州、南苑一带。载沣等人闻讯惶恐万分,准备逃命承德。此时皇族会议以不用袁世凯指日可亡、如用袁世凯或不亡为由,听其一意孤行。10月30日,载沣被迫下罪己诏,解散皇族内阁,自己也被解除“监国摄政王”职务,仅以醇亲王名义退归藩邸。接着袁世凯又演出了一幕逼宫闹剧。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辞位下野
载沣在摄政前期还想有所作为,后来由于上受隆裕的掣肘,下有亲贵的争权,加上素性疏懒怕事,心情日趋消沉,他对政事表现得出乎意料的冷漠。有次东三省总督锡良和湖广总督瑞澂因事进京,同时入觐,载沣只寻常地慰劳数言后就不开口了。瑞徵还想再讲几句,载沣却感到厌烦,对瑞徵说:“你的痰疾还没好吗?”表示怕噜苏。另一次,出使日本的大臣汪大燮,因获得面陈,语词激昂,而载沣充耳不闻,无动于衷。稍息,向汪大燮出示挂表说:“已经十点钟了。”示意要他退出。载沣解职回府那天对妻子说:“从今天起我可回家抱小孩了!”其妻见他若无其事的轻松神态,气得大哭一场。
中华民国成立后,载沣受到供给一切生活费用和保护其私产等优待。民国六年(1917年)7月,张勋复辟,载沣曾参与其事。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进驻北京,11月5日下令免去溥仪帝号,修改《清室优待条件》,溥仪被迫迁出紫禁城,移居醇王府。载沣曾到处奔走争取复号还宫,未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至东北充当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载沣并未随行,但此后醇王府的一切开支则由伪满“内廷”拨付。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载沣曾至长春看望溥仪,小住月余,但始终拒绝担任任何伪职。此后他以皇族遗老身份,寓居平、津两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底,载沣从儿女们口中得知,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城,随时可能打进来,城内一片乱象。为了彼此有个照应,载沣让家人们都搬进西侧花园的益寿堂。
1949年1月,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起义,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之后载沣每天都要打开收音机,尽可能地了解相关资讯。2月3日,载沣在日记中写道:“正月,北平局部开始和平矣……解放军入城尚俱安静。”
晚年病逝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部委急需房屋作为办公或者生产基地,很多单位都中意醇亲王府。载沣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想为国家做些贡献。同时王府原有仆人大量离去,空闲出大批房子,维护费用占去很大一部分支出。出售王府不但减少开支,还能得到一大笔钱补贴日常开销。
1950年,载沣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下决心把王府出售。溥任代表载沣把醇亲王府售给“国立高级工业学校”,价钱为九十万斤小米。载沣和居住在府中的儿女们商定,将售房款的一半留给他自己另购住房,另一半由八个子女即溥杰、溥任、韫龢、韫颖、韫娴、韫馨、韫娱、韫欢平分,让他们到外面买房或是租房住。1950年夏,载沣搬至离魏家胡同不远的利溥营11号居住。
1951年,载沣因多年老病感染风寒,于2月3日病故。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丧事由溥任和载涛出面料理。载涛是位礼仪专家,对前清典制尤为精通,与北京“红白口”行业也有一些交情,皇妃谭玉玲的葬礼便是由他一手承办。按照旧礼,王府办理丧事要请僧道等大办道场,为亡人做些身后功德,载沣的丧事简化了这个仪式。
为政举措
政治措施
澄清吏治
载沣对吏治予以高度重视。他指出,自创办清末新政以来,人才缺乏,遂有破格用人之举,但综合考察内外臣工所保举者,尽管其中不乏真才实学者,但沽恩、纳贿及任用私人的,也不算少,所以此后应设法防范,以杜绝流弊,只有这样方能对新政前途没有窒碍。为此载沣饬令,各衙门人员应一律认真甄别,凡是文字不通、事理不明的,即饬令返回原籍。他还深恐有不实之处,因此对所奏材料格外关注,并留为以后的对证。遇有很多新设衙门的官员被言官奏参,载沣认为其中不无弊病,特派人秘密访查实情核实查办。面对中央部院官员在北京南城某某清吟小班招朋宴饮等冶游情事接连发生,载沣谕令军机大臣道,官员冶游,大干例禁,况且现今尚在国丧服期之内,尤为不合适,着传谕都察院如查悉有此项情事,要立即切实纠参,从严惩处。
此外,载沣还特别加强了对皇室甚至皇帝的规范。他十分关注宣统帝的学业,让其在内宫学习识字,计划到宣统二年(1910年)春转到毓庆宫课读。因皇族子弟多半废学,载沣深为担忧,他为此特面谕礼亲王转饬近支王公、贝子、贝勒,留心学习经史子集,以及政治书籍,并拟将孙家鼐等进呈讲义等书一并另行抄录,分送近族的聪慧子弟阅读。有见于皇室近支亲贵时常无所事事,招致物议,与皇室的尊严相违背,载沣面谕某亲王、贝勒,言辞恳切动人,另饬令修订法律大臣迅速编定皇室典范,以使遵守有规。借鉴明代太监误国教训,载沣对约束太监一事十分重视,经他面奏,皇太后饬令总管太监切实稽查所辖各所太监,如非奉公办事,不准擅自出宫,其出入宫门亦当照章备带腰牌、门照,听候查验,如有不服盘查的,从重惩办。
罢黜袁氏
摄政后,载沣每天在乾清宫听政,第一件事是经过皇族集团的共同商议,决心除去心腹之患袁世凯。袁原是靠出卖维新运动而博得西太后的宠信,光绪帝也因此而被囚禁至死。袁得悉西太后已死,载沣当摄政王后,逃至天津躲避。此时清皇族的一些少年亲贵主张将袁杀掉,而张之洞得知此议后坚决反对。载沣密电北方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六镇统制赵国贤征求意见,回电都认为袁的羽翼已成,不能轻举妄动,因此主张先免其职。载沣遂以袁世凯患足疾为由,强迫其“着即开缺,回籍养疴”。
预备立宪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内革命形势,清统治集团内部立宪组阁的呼声越来越高。有鉴于此,载沣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令各省“切实筹办宪政”,务必在当年成立谘议局,这种致力立宪的姿态,使一部分立宪派对载沣及宪政产生了极大的幻想,纷纷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各省的宪政运动中。
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载沣以监国摄政王的名义任命庆亲王奕劻为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组织责任内阁,而将原有的军机处及旧内阁均予裁撤,以显示实行宪政的决心。但好景不长,五月八日清政府出笼的新内阁名单人选,皇族和旗人占了大半,这个内阁被人们指斥为“皇族内阁”。彻底揭开了“宪政”的虚伪面目。
军事措施
载沣主政伊始,便着手训练了一支12000人的禁卫军,由他亲自统帅,他的弟弟载涛和皇族成员毓朗充当禁卫军大臣,同时宣布将近畿各省新军一律划归中央直辖。宣统元年(1909年)7月15日又特发上谕,明定皇帝为全国陆海军大元帅,而在皇帝亲政前由摄政王代行大元帅职权。同一天,又任命他的弟弟载洵为筹办海军大臣,载涛和毓朗为管理军咨处事务大臣,规定军咨处拥有任免各镇新军的指挥、参谋、训练人员的审定权。此外,满族亲贵载泽、善耆、铁良、凤山、荫昌等也陆续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军事权力。宣统二年(1910年)12月又颁发谕旨,将相沿已久的各省督抚兼陆军部(前兵部)尚书或侍郎衔的惯例予以撤销。对载沣的上述举措,满族的有识之士也有的表示反感,当时在开封读新式学堂的陶希圣忆述:“清廷这时不信任汉人,由王大臣以及皇族掌握枢要。我们的国文先生郭兴额是内城的驻防。他每次上课,有机会就批评皇族专政之非,并且同情革命。他的本名是‘兴额’,他加上汉姓,表明满汉一家之意。他的言行,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经济措施
财政方面,载沣任命载泽为度支部尚书,“与督抚争利,专以集中各省财权为急务”。载沣采纳载泽的建议:“一设各省监理财政官,尽夺藩司之权;一设盐政处于京师,尽夺盐政盐运使之权,即所谓中央集权是也。”
发展实业是以财政支持为后盾的,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因此,解决财政问题乃重中之重。对此,载沣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理财之道,在于节流清源,而不在苛敛,据调查,京外官员理财的主体思路就是加抽各项捐税,而不从裁汰冗员、清理糜款入手,实属不当,应责令京外各衙门,以后如有筹款事,无论如何,定要以不加抽捐税为正当办法。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载沣早年仕途通畅,在清末时主持新政,组建皇族内阁,力图维持清廷的统治,但终究不能挽救清廷倒台的命运。下野后看清形势,较少过问政治,追求安逸、平静生活,得以善终。
名人评价
- 晚清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徐世昌曾说:大清之亡,不是亡于革命党,而是亡在一班“小爷们”身上。这些小爷们的带头大哥,正是身为监国摄政王的载沣。
- 载沣之子、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经说:载沣胆小怕事,难堪大任,无法给予儿子一点保护。
- 载沣之弟载涛评价说:(载沣)“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既无用之别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内廷当差谨慎小心,这是他的长处。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
- 根据爱新觉罗·韫欢的回忆,周恩来在与溥仪兄妹的会谈中曾对载沣作出过评价:①载沣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之下,身不由己地被慈禧临终推上监国摄政王的高位的。其实,不是因为载沣适合做摄政王,慈禧才选了他。而正是因为他不适合,慈禧才选他的。这个历史责任不能由载沣来负担。②载沣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主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他后来也没有主张对革命进行武力反抗,也没有站出来反对宣统皇帝“逊位”。这些表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客观上有利于革命。还说;到了民国以后,贵族和遗老中有人不遗余力地进行复辟大清王朝的活动,但载沣却始终没有积极参与。这一点也是难得的。③载沣后来作为一个平民,作为溥仪的父亲,如果他移住长春去依靠他的儿子,在人情上是说得过去的。这同溥仪去当“皇帝”是不同的,同溥杰等人为“满洲国”效力也不一样。但他毕竟是一位政治家,是一个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者。他在日伪的统治下没有屈从日本人的一再劝诱,坚持不去东北,在政治上同“满洲国”划清了界限。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识和魄力。这是他晚年的最大成功。④到了民国时代,载沣还一直在王府里坚持实行前清的旧礼,好象是要永远坚持下去。但是到解放以后他就把它全取消了,这是他思想开通进步的表现。⑤载沣的国学底子很深厚,又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到日伪时代历史的活见证,他如果能够有更长的寿命,一定会对文史研究做出很好的贡献。
亲属情况
先世
父母
- 父亲: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 嫡母:醇贤亲王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
- 生母:醇贤亲王二侧福晋刘佳氏
- 庶母:醇贤亲王大侧福晋颜扎氏
- 庶母:醇贤亲王三侧福晋李佳氏
福晋
- 嫡福晋:瓜尔佳氏,闺名“幼兰”,慈禧太后的心腹重臣荣禄之女。因受到端康太妃训斥,而服毒自尽
- 侧福晋:邓佳氏,名号不详。十八岁时和载沣结婚
儿子
- 长子: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
- 次子: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1994年)
- 三子:爱新觉罗·溥倛(1915年—1918年)
- 四子:爱新觉罗·溥任(1918年—2015年)
女儿
- 长女:爱新觉罗·韫媖(1909年—1925年)
- 次女:爱新觉罗·韫龢(1911年—2001年)
- 三女:爱新觉罗·韫颖(1913年—1992年)
- 四女:爱新觉罗·韫娴(1914年—2003年)
- 五女:爱新觉罗·韫馨(1917年—1998年)
- 六女:爱新觉罗·韫娱(1919年—1982年)
- 七女:爱新觉罗·韫欢(1921年—2004年)
轶事典故
生活新潮
载沣曾出使过欧洲,携带“布鲁厄姆”欧式马车回国,并自购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科学仪器,在这位亲王的日记中,经常出现哈雷彗星、五星连珠、日食月食的记载,这些大多出自他的观测。这位摄政王首先使用汽车、电话、剪辫子,也是第一个穿西服的王公,一直被视为晚清的新派人物。他也喜好数学,更喜爱照像,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
行动准则
载沣的一切行动准则,概括地说,就两个字:照例。无论什么季节,他的饮食、穿戴、发式,甚至有病吃什么药,下人都不用请示,因为他们知晓,王爷的回答一定还是照例。在肩负国家重任,手握王权时,载沣是如此,遵循旧制——“照例”行事,不越雷池半步;对王府的生活开支费用,他也是如此,“照例”不闻不问,府中一切大小事物皆由其母刘佳氏管理。
孙文访问
清朝灭亡之后,孙中山突然造访醇王府。一位革命领袖访问一位被革命推翻的皇族权势人物,这在当时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然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孙中山竟然对被人斥为窝囊废、书呆子的庸碌王爷夸赞表扬了一番。
他认为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摄政王,是爱国的,有政治远见的行为;载沣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难能可贵的。他又表示,深知载沣从戊戌政变中就看透了袁世凯,本来要决心除掉袁贼,只是因局势演变复杂,掣肘限制太多,力难从心。并且孙中山对载沣在“逊位”后态度冷静,不问政治,不参加复辟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孙中山与载沣在分手之时,两人本约好下一次载沣回访孙中山。但不幸的是,一个多月以后,传来了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全府上下陷入了悲痛之中。载沣将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供在书房里,围上素色白花,焚香蒸秉烛,虔诚地祷念早逝的一代伟人。
政治婚姻
虽然载沣是侧福晋刘佳氏所生,但仍受到慈禧太后的特殊关注。载沣的婚烟,就是慈禧太后作主指婚的。起初,载沣的父母已替他订了婚,但在八国联军入京后,有许多显贵人家,因怕受洋兵侮辱而全家自杀的,那门亲家也是所谓“殉难”中的一家。后来,刘佳氏又替他物色了一个贵族希元将军的女儿,并且已订了婚,放了大定。但是,慈禧太后身边有一个养女,是她的心膂重臣瓜尔佳·荣禄的女儿,美貌能干,经常在官中伺候,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荣禄死后,慈禧太后为了酬答荣禄生前对她的赤胆忠心,因此将其女儿,指婚配给载沣,并要载沣的母亲退去。
原来的婚约。载沣的生母刘佳氏闻讯,赶到宫里,向慈禧太后哀求说:“我的儿媳妇已经放了大定,向我磕过头了。她又毫无过失,怎能忍心退婚呢?教人家女孩子怎么办呢?”但慈禧太后早已打定了主意,因此执意不许。刘佳氏回到家中,原来的精神失常症又发作了。消息传到希元家,希元的女儿也服毒自尽,成为慈禧太后给载沣指婚“恩光”的牺牲品。通过荣禄女儿与载沣的婚事,慈禧太后与载沣的关系更接近了。婚后生子溥仪,就是后来被慈禧太后指定继承光绪皇位的宣统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