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姜姓齐国第十六任国君,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公元前643年病死。

本 名:齐桓公
别 名:齐小白、公子小白、小白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
逝世日期:前643年10月7日
主要成就:重用管鲍,强军富民。三归之台,九合诸侯,三平晋乱。平复卫国,驱逐戎狄。

人物生平

惊险即位

齐襄公时,齐国政治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管仲改革

齐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即位以后发兵攻击鲁国,在乾时(今桓台县)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便听从他的建议,假借杀仇血恨之名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拜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之后,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这一时期,齐桓公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厉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

成就霸业

攻灭谭遂两国、北杏会盟

桓公逃亡时经过了谭国,但谭国待桓公不好,所以桓公在齐桓公二年(前684年)出兵灭掉谭国,谭国君主逃向莒国。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宋、陈、蔡、邾五国国君在齐国举行“北杏会盟”,旨在协力平息宋国内部争夺君位的变乱,齐国首开以诸侯身份主持天下会盟的记录,齐桓公的威望在诸侯中开始不断升高。会盟前齐桓公曾邀遂国国君入盟,遭到拒绝。“北杏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吞灭遂国。

与鲁会盟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桓公攻打鲁国,鲁国战败,鲁庄公请求割让城池平息战争,桓公应允,并与鲁在柯地会盟。会上,鲁庄公的臣子曹沫拔出宝剑,劫持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鲁国在齐鲁边境上的汶阳之田。齐桓公答应曹沫的要求。

事后齐桓公想不归还土地并杀掉曹沫。管仲劝谏说:“不给汶阳之田,只是逞一时之快。失信于诸侯,天下人就不帮我们了!”最后齐桓公将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诸侯们知道这件事情后,都认为齐桓公有信誉,渐渐地都想依附齐国了。

鄄地会盟

齐桓公六年(公元前680年),参加过“北杏会盟”的宋国背叛盟约,齐桓公约请曾参加“北杏会盟”的陈、蔡二国一起出兵伐宋。

齐桓公先派人带着丰盛的礼物去朝拜周天子,说宋国不尊重周天子,随便废立国君,请周天子兴师问罪。周天子想借齐国的力量来树立天子威望,遂答应齐桓公要求,派大夫单伯带部分兵力,会同齐、陈、蔡三国合兵伐宋。

宋国看到齐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讨伐,不想背负抗御王师、与天子作对的罪名,请求归顺王室、与诸侯和好。齐桓公觉得“拉大旗作虎皮”的办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便又在第二年(公元前679年)冬天请周天子的代表单伯,约集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各国诸侯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幽地会盟

齐桓公八年(公元前678年),齐又约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会上大家再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救援燕国

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燕庄公于是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尽数割予燕国,并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在周成王、周康王时那样给周天子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

柽之会与重建邢卫

齐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59年)春,齐、宋、曹三国之君各率本国兵马共同救邢。狄人退兵后,三国决定将邢国迁得离狄族远些,齐桓公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较为安全的夷仪(今聊城西南)。

不久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考虑到卫国已是君死国灭,需要重新建国,便于第二年(前658年)春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贯之会、阳谷之会与召陵之盟

齐桓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57),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大发雷霆,将蔡姬送了回去。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桓公便兴兵讨伐蔡国。秋、楚两国进攻郑国,齐桓公约集各国国君在“阳谷会盟”,商讨伐楚救郑。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春,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先对楚国的盟国蔡国实行军事行动;接着,齐桓公率大军联合进攻楚国。两者相持不下,通过外交谈判,楚国答应遵守诸侯的本分,恢复向周天子纳贡。于是齐桓公和各小国诸侯共同与楚国在召陵订立盟约,互相结盟,各自退兵,史称“召陵之盟”。

首止之会、宁母之会与洮之会

齐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发生更立太子之事:周惠王已立王子郑为太子,因惠后喜欢小儿子带,周惠王便欲废郑立带。在周惠王死后,齐桓公约集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在洮会盟,正式将王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是为周襄王。

葵丘会盟

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古葵丘会盟时,周襄王因齐桓公带头支持自己继位,便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最高奖赏。

《孟子·告子下》记载了齐桓公“葵丘会盟”盟辞的“五禁”条款:“一是诛杀不孝之人,勿改变已确立的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二是尊重贤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三是尊重老人,爱护孩童,不忘来宾和旅客;四是士不能世世为官,官吏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办,不要独揽。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专杀大夫;五是不要故意设堤坝,不要阻止别国人来籴粮食,也不能不报告天子就封国封邑。

”这“五禁”条款分明是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经验总结。周襄王派大臣与会并送重礼,说明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致颠峰。

”桓管五杰”中的宁戚主管的是齐桓公称霸时所需的粮草,可是宁戚一死,管仲便说齐国霸业要衰了;王子成父掌管齐国的军队,王子成父能让齐国士兵勇猛善战,可是王子成父一死,齐国军力迅速衰退;宾须无掌管齐国的刑法,他能让齐桓公称霸时稳定齐国,让齐桓公无后顾之忧,可是宾须无一死,齐国迅速奸佞横行;隰朋主管齐国的外交,他能让齐桓公称霸时无须担心各国诸侯的讨伐,并能得到大批诸侯的支持,可是隰朋一死,各国诸侯便纷纷认为齐国即将大乱,于是就没有人再对齐国有信心了。在等这些人才相继去世之后,齐国坚如磐石的称霸基础就迅速动摇了,再到齐孝公即位,就无人能像“桓管五杰”一样,能高明的发挥齐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了,因此齐国的衰败重点是后继无人、人才匮乏。主要原因就是齐桓公晚年宠信奸佞,没有妥善的安排好身后事。

昏庸晚年

盐之会、牡丘之会、淮之会与抗楚援徐之战

鲁僖公十有五年(前645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楚人伐徐。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候、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夏,五月,日有食之。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

鲁僖公十有六年(前644年)。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

鲁僖公十有七年(前643年)。春,齐人、徐人伐英氏。

《国语齐语》莱、莒、徐夷、吴、越,一战帅服三十一国。

荀子·仲尼》" 诈邾袭莒,并国三十五"

《尉缭子·制谈第三》「有提九万之众(诸侯联军),而天下莫能当者,谁?」曰:「桓公也。」

管仲逝世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桓公说:“常之巫如何?”管仲回答:“死生,是无法逃避的;疾病,是人体失常所致。君主不顺其自然,守护根本,却完全依赖于常之巫,那他将对国君无所不为了。”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四人,四人专权。

死后凄清

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乙亥(前643年9月12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直到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

为政举措

政治

齐桓公在位时致力于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

他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军事

齐桓公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子三人就是元帅。

这样军队组织便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军队的战斗力得以提高。同时齐桓公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听到声音就可辨别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

为解决军队的武器,齐桓公规定犯罪了可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用铜铁赎罪。这样便减缓了军队装备不足的问题。

经济

管仲在改革中提出“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他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桓公大力推行这些经济政策,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人物评价

  • 宰孔: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弗平。
  • 司马子鱼: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义士犹曰薄德。
  • 晏子: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立,能终善者为师。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诸侯不怨。当是时,盛君之行不能进焉。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于竖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胡宫而不举,虫出而不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
  •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国。
  • 叔向: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
  • 椒举: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
  • 左史倚相:齐桓、晋文,皆非嗣也,还轸诸侯,不敢淫逸,心类德音,以德有国。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诰也。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备一同,而至于有畿田,以属诸侯,至于今为令君。桓、文皆然,君不度忧于二令君,而欲自逸也,无乃不可乎?《周诗》有之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臣惧民之不信君也,故不敢不言。不然,何急其以言取罪也?
  • 司马侯: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
  • 孔子: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
  • 《国语·齐语》:①四邻大亲。既反侵地,正封疆,地南至于祇祹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有革车八百乘。择天下之甚淫乱者而先征之。②即位数年,东南多有淫乱者,莱、莒、徐夷、吴、越,一战帅服三十一国。遂南征伐楚,济汝,逾方城,望汶山,使贡丝于周而反。荆州诸侯莫敢不来服。遂北伐山戎,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与诸侯于是饰牲为载,以约誓于上下庶神,与诸侯戮力同心。西征攘白狄之地,至于西河,方舟设泭,乘桴济河,至于石枕。县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谿拘夏,西服流沙、西吴。南城于周,反胙于绛。岳滨诸侯莫敢不来服,而大朝诸侯于阳谷。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诸侯甲不解缧,兵不解翳,瞋无弓,服无矢。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③桓公忧天下诸侯。④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男女不淫,牛马选具。狄人攻卫,卫人出庐于曹,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其畜散而无育,桓公与之系马三百。天下诸侯称仁焉。于是天下诸侯知桓公之非为己动也,是故诸侯归之。⑤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綦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处垂橐而入,捆载而归。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为动者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军谭、遂而不有也,诸侯称宽焉。通七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筑葵兹、晏、负夏、领釜丘,以御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筑五鹿、中牟、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权于中国也。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是故大国惭愧,小国附协。
  • 墨子·亲士》: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 《春秋公羊传》: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 《春秋谷梁传》:①其授之诸侯何也?齐侯得众也。桓会不致,安之也。桓盟不日,信之也。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②齐人者,齐侯也。其曰人,何也?爱齐侯乎山戎也。其爱之何也?桓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而越千里之险北伐山戎,危之也。则非之乎?善之也。③诸侯不得专封诸侯,虽通其仁以义而不与也。故曰仁不胜道。④何以不言桓公也?为贤者讳也。项,国也,不可灭而灭之乎?桓公知项之可灭也,而不知己之不可以灭也。既灭人之国矣,何贤乎?君子恶恶疾其始,善善乐其终。桓公尝有存亡继绝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 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 荀子:齐桓 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 乐奢汏,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则诈邾袭莒,并国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汏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于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 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雠,遂立为仲父, 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 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 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数也。
  • 苏秦: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 尉缭: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 《吕氏春秋》:齐桓公良车三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横行海内,天下莫之能禁,南至石梁,西至酆郭,北至令支。中山亡邢,狄人灭卫,桓公更立邢于夷仪,更立卫于楚丘。
  • 司马迁:①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②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小老婆)者六人。③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④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霸西戎,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
  • 贾谊:所谓中主者,齐桓公是也。得管仲、隰朋则九合诸侯,任竖貂、易牙则饿死胡宫,虫流而不得葬。
  • 冯衍:昔周宣中兴之主,齐桓霸强之君耳,犹有申伯、召虎、夷吾、吉甫攘其蝥贼,安其疆宇。
  • 马融:齐桓公,伐楚以公义,责苞茅之贡不入,问昭王南征不还,是正而不谲也。
  • 班固:齐桓南服强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为燕开路,存亡继绝,功为伯首,所谓善战不败者也。
  • 曹操: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 诸葛亮: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
  • 习凿齿: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数十年之内而弃之於俯仰之顷,岂不惜乎!
  • 刘勰:昔黄帝神灵,克膺鸿瑞,勒功乔岳,铸鼎荆山。大舜巡岳,显乎《虞典》。成康封禅,闻之《乐纬》。及齐桓之霸,爰窥王迹,夷吾谲谏,拒以怪物。固知玉牒金镂,专在帝皇也。然则西鹣东鲽,南茅北黍,空谈非征,勋德而已。是以史迁八书,明述封禅者,固禋祀之殊礼,铭号之秘祝,祀天之壮观矣。
  • 李靖:及周衰,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此诸侯奉行天子之事也。
  • 司马贞:小白致霸,九合诸侯。及溺内宠,衅钟虫流。
  • 李筌:齐桓南服强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为燕开路,所谓善战者不败也。
  • 朱熹:谲,古穴反。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 冯梦龙:桓公一举一动,小臣妇女皆能窥之,殆天下之浅人欤?是故管子亦以浅辅之。
  • 顾颉刚:为了周平王的微弱,郑庄公的强暴,使得中原诸国化作一盘散沙,而楚人的势力这般强盛,戎狄的驰骋又这等自由,夏、商、周以来积累了千余年的文化真动摇了。齐桓公处于如此艰危的时局,靠着自己的国力和一班好辅佐,创造出‘霸’的新政治来,维持诸夏的组织和文化,使得各国人民在这均势小康的机构之下慢慢作内部的发育,扩充智慧,融合情感,整齐国纪,画一民志,所以霸政行了百余年,文化的进步真是快极了,战国时代灿烂的建设便是孕育在那时的。这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该注意的人物!……可怜桓公一死,中原诸国依然是一盘散沙。……齐桓公的霸业已全部倒坏了。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黄河上游的惟一姬姓大国而且有大才干的君主晋文公就接趴齐桓公而起,担负了第二度尊王攘夷的责任。
  • 毛泽东:齐桓公九合诸侯,订立五项条约,其中有水利一条,行不通。秦始皇统一中国,才行得通。

轶事典故

管仲拜相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以箭射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风马牛不相及

齐国征伐楚国,楚国派人对齐军说:“你们在极北,我们在极南,真和放佚马和牛,牝牡不能相诱相逐是一个道理,不料你们会来我们这里,究竟为了什么呢?”

庭燎招士

春秋时期天子和国王在接待外国使者或商讨国家大事时,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这是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齐桓公因求贤若渴而“庭燎招士”,但一年过后,没有一个贤士前来。这时,东野那里有个地位低下的人求见,齐桓公很高兴地登堂接见,他问来人有何才能,来人回答:“我会九九算术。”桓公讥笑说:“会九九算术也能算一技之长吗?齐国这样的人到处都是。”来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绝细小的石头,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绝细小的溪流,所以才成为大海,九九算术不算什么,但您如果对我以礼相待,还怕比我高明的人不来吗?”桓公深感有理,便设庭燎之礼接待来人。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四面八方的贤士接踵而至。

喜形于色

齐桓公上朝与管仲商讨伐卫的事,退朝后回后宫。卫姬一望见齐桓公,立刻走下堂一再跪拜,替卫君请罪。

桓公问她什么缘故,她说:“妾看见君王进来时,步伐高迈,神气豪强,有讨伐他国的心志。看见妾后,脸色改变,一定是要讨伐卫国了。”第二天桓公上朝,谦让地引进管仲。管仲说:“君王取消伐卫的计划了吗?”桓公说:“仲父怎么知道的?”管仲说:“君王上朝时,态度谦让,语气缓慢,看见微臣时面露惭愧,微臣因此知道。”

齐桓公与管仲商讨伐莒,计划尚未发布却已举国皆知。桓公觉得奇怪,就问管仲。管仲说:“国内必定有圣人。”桓公叹息说:“哎,白天工作的役夫中,有位拿着木杵而向上看的,想必就是此人。”于是命令役夫再回来工作,而且不可找人顶替。不久,东郭垂到来。管仲说:“一定是这个人了。”就命令傧者请他来晋见,分级站立。

管仲说:“是你说我国要伐莒的吗?”东郭垂回答:“是的。”管仲说:“我不曾说要伐莒,你为什么说我国要伐莒呢?”东郭垂回答:“君子善于策谋,小人善于推测。这话是小民私自猜测的。”管仲说:“我不曾说要伐莒,你从哪里猜测的?”东郭垂回答:“小民听说君子有三种脸色:悠然喜乐,是享受音乐的脸色;忧愁清静,是有丧事的脸色;生气充沛,是将用兵的脸色。前些日子臣下望见君王站在台上,生气充沛,这就是将用兵的脸色。君王叹息而不呻吟,所说的都与莒有关;君王手所指的也是莒国的方位。尚未归顺的小诸侯唯有莒国,所以猜测要伐莒。”

亲属成员

父祖

  • 祖父:吕购。即齐庄公,齐国第12位国君。
  • 父亲:吕禄甫,即齐僖公,齐国第13位国君。

平辈

兄长

  • 长兄:吕诸儿,即齐襄公,齐国第14位国君。
  • 次兄:吕纠,即公子纠。

姐妹

  • 宣姜,嫁卫宣公、卫昭伯。
  • 文姜,嫁鲁桓公。

正室

  • 王姬,东周王室女。
  • 徐嬴,徐国公室女。
  • 蔡姬,蔡国公室女,蔡哀侯之女。

妾室

  • 卫共姬,卫国公室女。
  • 少卫姬,卫国公室女。
  • 郑姬,郑国公室女。
  • 葛嬴,葛国公室女。
  • 密姬,密国公室女。
  • 宋华子,宋国公室女。

子辈

  • 长子:吕无亏,即公子无亏,齐国第17位国君。
  • 次子:吕元,即齐惠公,齐国第22位国君。
  • 三子:吕昭,即齐孝公,齐国第18位国君。
  • 四子:吕潘,即齐昭公,齐国第19位国君。
  • 五子:吕商人,即齐懿公,齐国第21位国君。
  • 六子:吕雍,即公子雍。
  • 女儿:齐姜,嫁晋献公

卫共姬生公子无亏,少卫姬生齐惠公,郑姬生齐孝公,葛嬴生齐昭公,密姬生齐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齐桓公的诸子共统治齐国四十余年。桓公之子不止以上说的六人,《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齐桓公有七个儿子去楚国做了大夫。

陵墓

《括地志》引《史记·齐太公世家》说:“齐桓公墓在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一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垌。一所二坟。晋永嘉末,人发之,初得版,次得水银池,有气不得入,经数日乃牵犬入,中得舍蚕数十薄,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又以人殉葬,骸骨狼藉也。”

--
本文转自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service@soogu.ren)删除!

志范儿

随机人物

  • 王仙芝

    王仙芝

    0 阅读 0 赞

  • 姬昌

    周文王姬昌

    0 阅读 1 赞

  • 皮日休

    皮日休

    0 阅读 0 赞

  • 晋献公

    晋献公

    0 阅读 2 赞

  • 妥懽帖睦尔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0 阅读 0 赞

  • 王平

    王平

    0 阅读 1 赞

  • 慕容垂

    燕成武帝慕容垂

    0 阅读 0 赞

  • 操天成

    操天成

    0 阅读 0 赞

热门人物
  • 纪晓岚

    纪晓岚

    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

  •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

  • 高适

    高适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

  •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

  • 袁天罡

    袁天罡

    袁天纲(生卒年不详),益州成都人,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

Copyright © Gurenmi.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