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历史人物)

主父偃

主父偃(?—前126年),齐国临菑(今属山东)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大臣、 政治家、学者。

主父偃早年学纵横术,家境贫寒。成年后开始游学,先游齐地诸侯王子门下,却被儒生们排挤。后来到燕、赵等地,皆不受重视,元光元年(前134年),卫青举荐,武帝却并不任用。主父偃将《九事》递到皇宫,被召见。被武帝拜为郎中。此后,一年得到四次升迁,由郎中升到了中大夫。元朔二年(前127年),赵王诬陷主父偃受贿,逼杀齐王。后查实虽有受贿事但并无逼杀齐王。武帝想宽恕主父偃,但御史大夫公孙弘劝汉武帝杀主父偃安定人心,于是主父偃被处死。

主父偃有四次上书对汉朝政治影响深远。其一,上《推恩令》,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为侯,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汉朝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帝专制的权利;其二,建议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一方面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充实了京城;其三,建议在朔方屯田设郡,充实了北方边境,有效地防止了匈奴南犯;其四,建议立卫子夫为皇后,使宫中及朝堂得到了稳定。此外在揭发燕王刘定国不法之事中也立有大功。《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纵横家,收录“《主父偃》二十八篇”,代表作品《九事》仅存《谏伐匈奴》,《汉书》本传另有《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清人马国翰有辑本。

卓文君(西汉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之一)

卓文君

卓文君,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蜀中四大才女。其父卓王孙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大亨,仅家僮有八百名,卓王孙分私奔的卓文君百名僮仆、百万两钱,成一段佳话。

卓文君姿色娇美,通音律,善抚琴,所著《白头吟》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流传至今。

樊崇(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樊崇

樊崇(?—27年),字细君,琅邪(今山东诸城)人。西汉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赤眉军首领。

英勇善战,富有谋略,曾发动农民起义,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巨大贡献。拥戴刘盆子即位,拜为御史大夫,但其本身文化浅薄。赤眉占据长安期间,长安城一度陷入混乱。

建武三年,联合赤眉军首领逢安等再度起义,兵败被刘秀部将所杀。

落下闳(西汉时期天文学家)

落下闳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字长公,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他创制《太初历》,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历法结构;提出浑天说,创新中国古代“宇宙起源”学说;发明“通其率”,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由故乡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

萧望之(西汉政治家、经学家)

萧望之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东海兰陵人,徙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

汉宣帝时,曾被丙吉推荐给大将军霍光,但由于看不惯霍光的倨傲而得不到霍光的重用。以儒家经典教授太子(汉元帝),反对封冯奉世为侯,建议和亲乌孙、善待归附的匈奴呼韩邪单于。

甘露三年(前51年),在长安未央宫殿北石渠阁皇家图书馆,召集诸儒讲《五经》同异,并加评议。

汉元帝即位后,以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辅佐朝政,甚受尊重。后遭宦官弘恭、石显等诬告下狱,愤而自杀。

萧望之主治《齐诗》,兼学诸经,是汉代《鲁论语》的知名传人,李白在《客中行》赞颂的“兰陵美酒”相传就是萧氏家酿。自此,兰陵萧氏成为山东临沂大族,历数百年而不衰。

傅介子(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

傅介子

傅介子(?—前65年),北地人,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汉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劫掠财物。他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返奏被任为平乐监。

元凤四年(前77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安归,另立在汉的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

淳于意(西汉时期著名医学家)

淳于意

淳于意(约前215年—约前140年),西汉时期著名医学家。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姓淳于,名意。淳于意曾任齐太仓令,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曾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

后因故获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严君平(西汉晚期学者)

严君平

严君平,名遵,西汉时蜀郡郫县人(另说临邛人),公元前87年出生于原崇宁县北三里洗心庄(也称寄魂庄,今彭州市丽春镇),卒于居摄年间(约公元六、七年),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今唐昌西南10余里的横山。

严君平本姓庄,东汉史学家班固著《汉书》时,因避讳汉明帝刘庄,改庄为严,称严君平。

作为道家学者,严君平一生淡泊名利,在成都卖卜时,“日得百钱,即闭户下帘”,通读《老子》《庄子》《易经》等典籍,深入钻研周易数理和老庄哲学,直至融会贯通,求得真知灼见,《蜀中广记》和《高士传》称他“知天文,认星象,善占卜,通玄学”,可见其博学多才,无所不通。

西汉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严君平离开成都回到横山隐居。为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困难,他在驻地附近凿水井一眼。唐朝诗人罗隐寓居崇宁时,以隶书题写“君平井”,当地居民称“通汉井”。

严君平由于“知足常乐”,以95岁高龄去世葬于横山。因严君平“吾生亦乐,死亦乐”一语,横山又称“平乐山”。

严君平德行才学令后人景仰。班固《汉书》记他“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历代文人雅士,如东汉的梁鸿、北魏的常景、唐代的张九龄、李华、宋朝的张俞多有咏颂,唐代诗人李白、岑参、郑世翼等都曾到成都或横山凭吊君平遗迹并做诗缅怀君平。

司马谈(西汉官员、史学家)

司马谈

司马谈(约前169—前110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为汉初五大夫,建元、元封年间任太史令、太史公。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父司马喜,子司马迁。

河间献王刘德(西汉河间献王)

刘德

刘德(?—前130年),西汉宗室、藏书家,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母为栗姬。

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刘德以皇子身份受封河间王,为王二十六载,始终没有被卷入政治漩涡,而是将其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对古文化宝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今留传后世的影响很大的《毛诗》和《左传》,应是刘德之功绩。晚年受到汉武帝猜疑,忧悒成疾。元光五年(前130年)病逝,谥号为献。

陈汤(西汉时期将领)

陈汤

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兖州东北)人。西汉时期将领。

陈汤学识渊博,通达事理,起家太官献食丞,交好富平侯张勃。汉元帝时,以荐为郎,数求使外国。时匈奴郅支单于役属康居,攻略乌孙、大宛,威胁西域。建昭三年(前36年),乃以西域副校尉与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矫制发城郭诸国兵及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进击康居,诛郅支单于。赐爵关内侯,迁射声校尉。成帝初,丞相匡衡劾其矫制发师,盗所收康居财物,以此免官。又因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失实,削爵为士伍。后为大将军王凤从事中郎,幕府事皆为所决。鸿嘉二年(前19年)成帝诏罢昌陵,遂以妄言复徙民实陵,为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劾奏,又以贪赃事发,以此免为庶人,徙敦煌、安定。后归长安,卒于成帝、哀帝之间。后追赠破胡侯。王莽掌权后,追赠谥号为壮。

灌婴(西汉开国功臣将领,颍阴侯)

灌婴

灌婴(?~公元前176年),秦末至西汉初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灌婴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参加垓下决战,穷追楚军,攻取江淮数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受封颍阴侯。后以车骑将军相继参加平定臧荼、韩王信、陈豨、英布叛汉的作战。吕后死后,因与周勃等拥立文帝有功,升为太尉。孝文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灌婴继周勃为相。

孝文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灌婴卒。被追谥为“懿侯”。

李延年(西汉音乐家)

李延年

李延年(生年不详~公元前101年),西汉音乐家,前112年春天为武帝所用。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家世代为倡,李延年与其妹李夫人皆出自倡门,能歌善舞,容貌喜人。

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后因擅长音律,故颇得武帝宠爱。一日为武帝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得幸,后来封为李夫人,汉武帝死后李夫人被追封为孝武皇后。

后李夫人生下了昌邑王刘髆,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协律都尉”,负责管理皇宫的乐器。

李延年对后世音律作词起着深刻的影响。礼教不分家,他的音乐著述无一不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在文化上,他的代表作《佳人曲》对五言诗起着一个开端的作用 。

刘濞(西汉“七国之乱”的发动者)

刘濞

刘濞(前215年-前154年),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宗室,汉高祖刘邦之侄,代顷王刘仲之子,西汉诸侯王,“七国之乱”的发起者。

刘濞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公元前196年,刘濞受封为沛侯,英布造反时,刘濞以骑将,随从刘邦破英布军。刘濞从军有功,汉高祖又顾及吴郡接壤东越等国,乃需选壮王镇之,公元前195年,刘邦惧怕江东人士不服他的皇权,故而封刘濞为吴王,都于沛,改当年刘贾所封的荆国为吴国,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定国都于广陵。

刘濞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以扩张割据势力,图谋篡夺帝位。当时,由于天子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使刘姓宗室诸王的势力日益壮大,于是骄纵起来,处处与朝廷对抗。

汉文帝从贾谊之言,开始限制诸王的权力。汉景帝从晁错之言,削夺诸王的封地。刘濞谋划了“清君侧”的策略,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在公元前154年,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

鲁元公主(汉朝第一位公主,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长女)

鲁元公主

鲁元公主(?-前187年),刘姓,名字不详,汉朝西汉时期公主,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长女,汉惠帝的姐姐。《汉书》记载,吕后曾称其为鲁元。

匈奴冒顿单于来犯时,太中大夫刘敬建议和亲,险些嫁入匈奴。公元前202年嫁给开国功臣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为妻,生下儿子鲁王张偃和女儿张嫣。吕后为巩固势力,将外孙女张嫣嫁给汉惠帝刘盈。

高后元年(前187年)去世,追尊“鲁元太后”,唐朝张守节的作品《史记正义》提到,鲁元公主墓在咸阳县西北二十五里。

项伯(秦楚之际楚国左尹,汉射阳侯)

项伯

项伯(?—公元前192年),名缠,字伯,生年不详,楚国下相(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下相街道)人。是春秋时期姬姓项国后代,战国末期的楚国将门项氏族人,也是项羽的叔父。

秦朝年间曾犯下杀人罪,跟随张良在下邳躲避追捕。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拥立熊心为楚怀王,项伯担任楚国左尹。跟随项羽北上救赵,进入关中,参加鸿门宴,其间保护刘邦。之后为刘邦请得汉中为封地,在楚汉战争期间保全了刘邦父亲刘太公的性命。

在项羽败亡后,项伯归降汉朝。刘邦念及旧恩,封项伯为射阳侯,赐姓刘氏。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项伯去世。

田蚡(西汉初年宰相)

田蚡

田蚡(—公元前130年5月7日),西汉时期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西汉初年外戚、宰相,孝景王皇后同母弟。

田蚡相貌丑陋,巧于文辞。魏其侯窦婴掌权时,田蚡还是个郎官,往来于窦婴家,陪窦婴饮酒,时跪时起,对窦婴的恭敬就好像是窦婴家的晚辈一样。建元元年(前140年),刘彻登基,为汉武帝。同年田蚡被封为武安侯,拜太尉,后迁丞相,受到赵绾、王臧的牵连被免职。

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田蚡再次登上宰相之位,好儒术,立五经博士,独断专横,“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

田蚡得志后,与窦婴有许多纠纷,包括相约迟到,与索求土地不遂等;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在婚宴上灌夫使酒骂座,田蚡向武帝“劾灌夫骂座不敬”,将灌夫处死。窦婴怒而揭露田蚡与淮南王来往,田蚡心生怨恨。

后来,窦婴以“伪造圣旨罪”被斩首。窦婴死后次年春天,田蚡病倒,病中喃喃口呼谢罪,家人请来能视阴阳鬼事之人,得知是魏其侯窦婴和灌夫两鬼守住田蚡,鞭笞索命。群医束手,只能眼睁睁看着田蚡不治。田蚡死后,其子田恬继承侯爵才四年,就因罪被废除了爵位。

窦婴(西汉大臣)

窦婴

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wèi jī hóu】,武帝初,任丞相。

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会上就此事与田蚡辩论。但迫于皇太后王娡的压力,灌夫仍被判为族诛。窦婴乃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再度召见。但尚书很快就发现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

班婕妤(西汉才女、汉成帝嫔妃)

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霍成君(汉宣帝第二位皇后)

霍成君

霍成君(?—前54年),女,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汉宣帝刘询第二任皇后,大司马霍光的小女儿。

本始三年(前71年),皇后许平君去世后,进入宫中,受封婕妤。本始四年(前70年),为笼络权臣霍光,册立为皇后,深得宠爱。地节四年(前66年),霍家倒台后,图谋毒害太子刘奭,坐罪废为庶人,移居昭台宫。

五凤四年(公前54年),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安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

汉昭帝刘弗陵(西汉第八位皇帝)

刘弗陵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6月5日),西汉第八位皇帝(含吕后称制时期的前少帝和后少帝),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为钩弋夫人。

后元二年(前87年)立为太子,同年即位,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即位后委政霍光。因海内虚耗、民生凋敝,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屡次减免租赋,招抚流民。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郡国贤良文学召开盐铁会议,随后罢榷酤。又与匈奴恢复和亲。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

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刘弗陵因病驾崩,时年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钩弋夫人(西汉历史人物、汉昭帝刘弗陵生母)

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前88年),赵氏,名字不详,河间郡人。汉武帝刘彻的婕妤,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

好学沉静,姿色甚佳。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经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于是,受到召见,并将其手展开,掌中握有一个玉钩。回宫之后,册封婕妤。太始三年(前94年),生下刘弗陵,进封夫人。

后元元年,去世。汉昭帝即位后,追封太后,安葬于云陵。

薄姬(西汉历史人物,汉文帝刘恒生母)

薄姬

薄姬(?~公元前155年),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高祖刘邦嫔妃、汉文帝刘恒生母。

早年嫁给魏王魏豹。魏豹为韩信所败后,进入汉王刘邦后宫,生下儿子代王刘恒,少有侍寝机会。刘邦驾崩后,跟随儿子刘恒前往代国,尊为代王太后。

吕后去世之后,朱虚侯刘章兄弟、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联合诛杀吕氏诸王,迎立代王刘恒即位为帝,是为汉文帝。次年,迎驾入京,尊为皇太后。汉景帝刘启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去世,葬于南陵(霸陵之南)。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追尊为高皇后。

汉高后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

吕雉

吕雉(?—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砀郡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汉高帝刘邦之皇后,通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吕雉早年嫁给泗水亭长刘邦,生下刘盈和鲁元公主。刘邦即位后,吕雉参与诛杀韩信、彭越。汉惠帝刘盈即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成为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她统治期间,尊崇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支持汉惠帝废除挟书律,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实行无为而治,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统治后期,重用吕家兄弟姐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吕雉去世,陪葬于长陵。《史记·吕太后本纪》评价她执政期间“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极大的肯定。

孝景皇后王娡(汉景帝第二任皇后)

王娡

王娡(?~前126年),为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王皇后是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

王娡先是嫁于金王孙,并生有一女,之后,被母亲送入皇太子宫,为刘启生下三女一子,其子即为汉武帝刘彻。

《史记》和《汉书》均记载了王皇后的生平,但王皇后的名字“娡”出自唐代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金屋藏娇的故事则出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

周亚夫(西汉时期军事家、丞相)

周亚夫

周亚夫(?~前143年),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

汉文帝时,任河内守,封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任将军,驻军细柳营(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备匈奴。治军严谨,迁中尉。文帝临死时嘱咐太子,如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汉景帝即位,为车骑将军。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以太尉身份率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五年后,迁丞相。后因谏废栗太子刘荣等诸事触犯景帝,梁孝王又数言其短,致遭猜忌。后元元年(前143年),其子被人告发盗买官器。因受牵连,召诣廷尉,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霍光(西汉政治家)

霍光

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权臣、政治家,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

霍光身材魁梧,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长美。凭借门荫入仕,选为郎官,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忠诚勤恳,持心公正,勤劳国家。汉武帝临终时,授大将军、大司马,受命托孤。汉昭帝继位,解除上官桀拥立刘旦阴谋,册封博陆侯。汉昭帝去世,拥护并废立昌邑王刘贺,拥立汉宣帝即位,掌权摄政,权倾朝野,女儿为汉宣帝第二任皇后。

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4月21日),去世,谥号宣成,陪葬于汉武帝茂陵,葬礼按照相国萧何故事,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首位。两年后,霍氏图谋造反,毒害许平君皇后母子事发,全族坐罪处死

汉平帝刘衎(西汉第十四位皇帝)

刘衎

刘衎(公元前9年-6年2月3日),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

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六月二十七戊午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九月初一辛酉日(公元前1年10月17日)即位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刘衎去世,一说被王莽毒杀,刘衎死后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

卫青(西汉时期将领,军事家)

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时期将领、外戚,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之舅。

卫青从小做牧童,受尽苦楚。成年后,在平阳公主府中为骑奴。后因卫子夫被选入宫,而受到武帝青睐,被提为建章监、侍中,常随武帝外出围猎。后迁太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年),升任车骑将军,在抵抗匈奴入侵的四路汉军三路均遭失利的情况下,于龙城之战大胜而归,得封关内侯。元朔二年(前127年),率军突袭匈奴,发起河南战役,一举收复河套地区,置朔方郡。因功进封为长平侯。元朔五年(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卫青利用匈奴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战后进拜大将军。次年,两度统领公孙敖等六将军出定襄,重创匈奴单于主力。元狩四年(前119年),与外甥霍去病分兵北伐,在大漠遭遇单于主力,力战破敌,并追逐至赵信城,烧其积粟而还。此战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卫青因功加拜大司马大将军,与霍去病同掌军政。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故。武帝赐谥号“烈”,允许其陪葬茂陵,并按照阴山形状为其修筑墓冢。

卫青一生七次出击匈奴,收取河南地,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

夏侯婴(西汉开国功臣)

夏侯婴

夏侯婴(?~公元前172年),泗水郡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

夏侯婴初为沛县厩司御,交好亭长刘邦,因曾担任滕令的奉车,人称滕公。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屡建战功,赐爵昭平侯。楚汉战争中,刘邦败于彭城(今江苏徐州),汉惠帝与鲁元公主几乎为楚军所俘,全赖夏侯婴得以保全。

西汉建立后,夏侯婴受封汝阴侯,协助诛除臧荼、韩信、陈豨、英布等异姓王侯。刘邦死后,继续以太仆之职侍奉汉惠帝、吕后及汉文帝。

汉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去世,谥号为文。

周勃(西汉开国功臣、丞相,绛侯)

周勃

周勃(?~前169年),泗水郡沛县人。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名将周亚夫之父。

弓马娴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历任中涓、虎贲令、将军,封为威武侯。参加楚汉之争,攻打赵贲、大败章平、包围章邯,屡建战功。成皋之战时,留守镇关重地,突入成皋战场。带兵攻取曲逆县、泗水郡、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为绛侯。带兵讨平韩王信、陈豨、卢绾叛乱,拜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吕后死后,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诸王,拥立汉文帝即位,两度成为丞相,最终罢职归国。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去世,谥号为武。

英布(秦末汉初名将,淮南王)

英布

英布(?~公元前196年),偃姓,英氏,名布,九江郡六县(今安徽省六安市)人,秦末汉初名将。

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称黥布。初随项梁起义,迎娶吴芮之女,拥立楚怀王继位,封为当阳君。项梁阵亡后,成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屡破秦军,封为九江王。受到汉朝游说,叛楚归汉,为楚将龙苴所败。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韩彭被杀后,心生畏惧。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起兵反叛,兵败被杀。

张良(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一说颍川城父(今河南郏县)人,另一说沛郡(今安徽亳州)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刘向(西汉宗室大臣、文学家)

刘向

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

以门荫入仕,起家辇郎。汉宣帝时,授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即位,授宗正卿。反对宦官弘恭、石显,坐罪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出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世称刘中垒。建平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五经通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为主要特色,作品收录于《刘子政集》。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

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戚夫人(汉高祖刘邦妃子)

戚夫人

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亦称戚姬,秦汉时期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汉高祖刘邦宠姬。刘邦做汉王时娶了定陶戚姬,十分宠爱,戚姬生刘如意。太子刘盈为人仁爱懦弱,高祖认为他不像自己,常常打算废掉太子改立如意,说“如意像我”。戚姬经常跟从皇上出征关东,日夜哭泣,希望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吕雉年纪大了,常常留守在关中,很少见到皇上,就越发被疏远了。如意被封为赵王,留居长安,有好几次几乎被立为太子,但公卿大臣竭力反对,到了叔孙通进谏时,吕后采用留侯张良的计策,才没有更换太子。

刘邦去世,惠帝刘盈即位,吕后做了皇太后,就下令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颈束铁圈,穿上囚徒的红衣,让她舂米做苦役。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着《舂歌》,吕太后听说后大怒,说:“你还想靠着你的儿子吗?”然后毒杀了赵王刘如意,接着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剜掉眼珠,熏聋耳朵,喝下哑药,把她扔在窟室裹,称为“人彘”。数日之后,才叫惠帝来看“人彘”。刘盈见了一问才知道这竟是戚夫人,就大哭了一场,从此得了病,一年多还没有好。惠帝派人去对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我做了太后的儿子,终究不能治理天下。”

刘如意(西汉赵隐王)

刘如意(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94年),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戚夫人。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受封为代王。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改封为赵王。因母亲得宠,汉高祖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由于大臣与吕后反对而作罢。刘邦害怕吕后谋害刘如意,便以周昌为赵国丞相护卫。汉高祖死后,汉惠帝即位,其母吕后专政。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吕后派人毒死刘如意,谥号隐王。

刘肥(汉高祖刘邦庶长子、西汉齐悼惠王)

刘肥(?—公元前189年),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西汉宗室、诸侯王,汉高帝刘邦庶长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兄,母为曹姬。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刘肥受封齐王,建立齐国,定都临淄,统辖七十三城,平阳侯曹参为国相,成为西汉最大的诸侯国。汉惠帝即位后,奉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从而免于受祸。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去世,谥号悼惠,其子刘襄即位,是为齐哀王。

高起(西汉初年将领)

高起

高起,西汉初年将领,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在洛阳南宫设宴款待群臣,席间高起与王陵一起回答刘邦的问题,对刘邦为何能够得到天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高起在《史记》中仅有这一处记载,史学家陈直认为高起与祝阿侯高邑为同一人。

扬雄(西汉辞赋家、思想家)

扬雄

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庐江太守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

少年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游历长安,担任大司马王音门下史。汉成帝时,得到同乡杨庄推荐,入奏《甘泉》、《河东》等赋。授给事黄门侍郎,修书于天禄阁,结交王莽。

天凤五年(18年),死去,时年七十一岁。著有《法言》《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方面,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

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长卿,一说蜀郡成都人,一说巴郡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汉赋四大家”之一,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被誉为“赋圣”、“辞宗”。

少名犬子,后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景帝时,以赀为郎,为武骑常侍,非其所好。后病免,客游梁。善辞赋,作《子虚赋》。及梁孝王卒,归家,贫无以自业,往依临邛令王吉。临邛富人卓王孙女卓文君慕相如之才,与之私奔。乃于临邛买酒舍,令文君当垆卖酒,身与庸保杂作。卓王孙乃分与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夫妇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武帝读《子虚赋》,大为赞赏,遂召之。作天子游猎之赋,得任为郎。数岁,拜中郎将,奉使巴蜀,略定西南夷,邛、莋、冉、駹、斯榆之君皆请内附,边关日益开广。又通灵山道,作孙水桥,以通邛、莋。后拜孝文园令,旋病免。所著赋尚有《大人赋》等。原集已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汉惠帝刘盈(西汉第二位皇帝)

刘盈

刘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西汉第二位皇帝,汉高帝刘邦嫡长子,母为汉高后吕雉。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时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实施仁政,减轻赋税,任用萧何和曹参为丞相,实行萧规曹随、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崇尚黄老哲学。在强势的吕太后辅佐下,平衡功臣和诸王。

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刘盈去世,时年二十三岁,在位七年,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

萧何(?—前193年),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沛公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他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辅佐汉惠帝。

汉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相国)

曹参

曹参(?—公元前189年),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

初仕秦朝,起家沛县狱掾。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参加沛县起兵。身经百战,反秦灭楚,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定都长安后,论功行赏,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出任齐国丞相,辅佐齐王刘肥。汉惠帝即位,继任萧何为相国,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曹参去世,谥号为懿。

陈豨(西汉开国将领,叛汉自立代王)

陈豨

陈豨(xī)(?—公元前196年),宛朐县(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人。西汉开国将领之一,起初不知是什么原因得以跟从刘邦,随同刘邦征战天下,平定赵、代时曾受韩信指挥。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被封为阳夏侯。白登之围后,先后任代丞相、赵相国,统领天下精兵据守赵代两地边疆,防范匈奴。历经淮阴侯韩信的煽动、赵国相周昌的告发、汉高帝刘邦的猜忌和调查,心存不臣之心,最终被韩王信策反。

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陈豨兴兵叛汉,自封代王。与韩王信、匈奴势力联合。刘邦因此御驾亲征,合天下之兵,集结汉军多位名将兵马,共同前往征讨陈豨等人。

包括皇帝刘邦本人在内,已知参与征讨陈豨的将领有:燕王卢绾、右丞相郦商、太尉周勃、齐相国曹参、舞阳侯樊哙、颍阴侯灌婴、曲逆侯陈平、太仆夏侯婴、齐相国傅宽、车骑将军靳歙、将军郭蒙、将军刘泽、御史大夫赵尧等人。除了汉军还有梁、赵、齐、燕、楚等地的诸侯军队参与大战。

其他与陈豨有交战记录的将士有:梁国将军卫胠(qū)、将军陈错、河间郡守张相如、郎中公孙耳、上党郡守孙赤、将军高邑、廷尉宣义、上党郡守任敖、河间郡守赵衍、太仆公上不害、都尉吕臣、中厩令秋彭祖、郎中许倩、卫将军王恬开。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6年)冬,陈豨遭到周勃和樊哙率领的军团合攻,兵败于灵丘,被汉军郎中公孙耳追击斩杀。

陈豨之乱先后牵扯多位异姓诸侯王,汉军中则有多位将领通过对陈豨的作战而以军功封侯,足以证明其反叛影响之大。

卢绾(西汉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之一)

卢绾

卢绾(wǎn)(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4年),泗水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汉朝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之一。

幼年交好刘邦,二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作为发小及同窗,深得刘邦的信任。刘邦当泗水亭长时,身随左右,共同起兵。楚汉战争中,屡立军功,官至侍中、太尉,封为长安侯。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燕王。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伙同代国陈豨和匈奴叛乱。刘邦亲自攻击,发布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大将军樊哙和周勃攻打燕国,导致卢绾携及家人奔走匈奴,封为东胡卢王。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卢绾死于匈奴。

栾布(西汉政治家)

栾布(?—公元前145年),西汉梁国人,西汉政治家。因为彭越收尸、据理力争而被汉高祖看重,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栾布以击齐之功,封鄃侯,出任燕相。中元五年逝世。燕、齐的乡民祭拜栾布为土地神,都为他立社,号栾公社。

刘安(西汉淮南王、中国豆腐创始人)

刘安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生于淮南国寿春县(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西汉时期文学家、思想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刘安初封阜陵候,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封淮南王。好书鼓琴,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即《淮南子》)21卷,《外书》甚众。又有《中篇》8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20余万言。著《离骚传》,献之武帝。后因谋反案发而自杀。

在哲学上,刘安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认为天地万物是“道”产生的。政治上则主张“无为而治”,但对“无为”作了新的解释,并提倡变古。

匡衡(西汉经学家)

匡衡

匡衡(生卒年不详),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阳成昭信(汉景帝之曾孙广川王刘去的姬妾)

阳成昭信,汉景帝之曾孙广川王刘去的姬妾。

因为生性最残忍毒辣,所以暂列其一。据史料记载,刘去最先宠爱王昭平、王地余二姬,答应将他们立为王后。可荒淫无度的他后来又喜欢上了另一名女子阳成昭信。

王昭平、王地余二姬嫉妒之余便私下合谋,想要加害昭信。事情败露后,刘去便对昭平用刑逼供,鞭笞之下昭平不服,换以铁针刺之,昭平勉强招供;于是刘去召集诸位宠姬,令其以剑刺杀地余,令昭信刺杀昭平。又绞杀三名贴身奴婢,并将二人尸体掘出,烧为灰烬。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

刘启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文帝后七年 (前157年)六月继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窦太后(西汉孝文窦皇后)

窦太后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史记索隐》记载其名为猗房,清河观津(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人 。汉文帝皇后。

汉惠帝时,被选为家人子,入宫伺候吕后,称为窦姬。后被赐予代王刘恒,随行代国,甘苦与共。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册立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景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建元元年(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与汉文帝合葬于霸陵。

黄霸

黄霸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

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授侍郎谒者,候补左冯翊。迁河东均输长,清正廉洁。授河南丞,吏民爱敬。转廷尉正,执法严明。迁扬州刺史,治绩卓著。迁京兆尹,转颍川太守,文治有方。拜丞相长史、太子太傅,擢为御史大夫。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代替丙吉为相,封为建成侯,总揽朝纲。

甘露三年(前51年),去世,谥号为定。后世常和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

(黄霸像取自清代修《安徽新安黄氏宗谱》)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卫子夫(西汉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

卫子夫

卫子夫(?—前91年),即卫皇后。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出身微贱,原为平阳侯家歌者。武帝见而悦之,召入宫中。后得宠幸,生三女。

元朔元年(前128年)生男刘据,遂被立为皇后。其弟卫青以击匈奴有功,封大司马、大将军,外甥霍去病亦以军功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卫氏支属侯者五人。

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立为皇太子。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起,刘据起兵诛江充,兵败,武帝下策书收皇后玺绶,卫子夫遂自杀。卫氏悉灭。汉宣帝时追谥曰思后。乃改葬之。

霍去病(西汉名将、民族英雄)

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十八岁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战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为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扩张做出重大贡献。

刘婴

刘婴

刘婴(5年—25年2月),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于居摄元年三月己丑日(公元6年4月17日)—始建国元年正月癸卯日(公元9年1月10日)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刘婴一生仅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岁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在临泾被李松杀死。

陈阿娇(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

陈阿娇

孝武陈皇后(?—?),东海郡东阳人,名不详。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

陈皇后为西汉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之裔,堂邑夷侯陈午与大长公主刘嫖之女。陈皇后在汉景帝年间嫁予太子刘彻为太子妃,建元元年(前140年)立为皇后。元光五年(前130年),以“惑于巫祝”罪名废黜,退居长门宫。其后于元鼎至元封三年间(前116年—前107年)去世。

陈皇后因其起伏一生,为后世留下了“金屋藏娇”、“长门买赋”等典故,并于历代文学作品中传唱。

(图片来源:《中国后妃百图》)

馆陶公主刘嫖(汉文帝之女)

刘嫖(?—约前116年),西汉时期公主,汉文帝和窦皇后之女,汉景帝刘启的姐姐,汉武帝刘彻的姑母和岳母。

汉文帝即位后,受封馆陶长公主,下嫁堂邑侯陈午,至少育有两子一女。她工于心计,善于权谋,在汉景帝时支持胶东王刘彻成为太子。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成为馆陶大长公主,尊称“窦太主”,女儿陈阿娇成为汉武帝第一任皇后。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陈皇后被废,她也渐渐失去权势。在元鼎元年(前116年)或稍早前去世,陪葬于霸陵。

灌夫

灌夫(?—前131年),字仲孺,颍川郡颍阴人。西汉时期官员,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曾为颍阴侯灌婴家臣,赐姓灌。

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灌孟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父亲战死,灌夫不肯返乡葬父,以勇猛闻名。后来,汉景帝任命灌夫为代国宰相。

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认为淮阳是天下军事要地,故改命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前140年),入京,担任太仆。

次年,灌夫与长乐宫卫尉窦甫饮酒,酒后殴打窦甫。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汉武帝怕太后斩杀灌夫,改任他为燕国宰相。

几年后,犯法免官,于是以百姓身份在长安居住。灌夫尚游侠,家产数千万,食客每日数十百人,横暴颍川郡。他交好魏其侯窦婴,后来在丞相田蚡的婚宴上,因田蚡、程不识和灌婴本家的灌贤看不起他与窦婴,灌夫痛骂诸人,因此论不敬之罪,被斩杀,更因族人横暴被灭族。

李广利(西汉中期将领、外戚)

李广利

李广利(?—前89年),中山人,西汉中期将领,外戚,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和协律都尉李延年之兄,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另有一弟名李季。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任贰师将军攻打大宛,损兵折将,战绩平庸,后因军功封海西侯。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至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李广利率军多次指挥与匈奴的战争,依旧战果不佳甚至损兵折将。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军征讨匈奴前与宰相刘屈氂暗中趁卫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储位虚悬之际,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储。不久事发,刘屈氂被腰斩,李广利兵败投降匈奴,次年被卫律杀死。

汉宣帝刘询(西汉王朝第十位皇帝)

刘询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原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8年1月10日在位),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刘询幼遭巫蛊之祸,生长民间。元平元年(前74年),霍光与大臣废昌邑王刘贺后,迎立刘询为帝。即位之初,委政霍光。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死后亲政,地节四年(前66年)以大司马霍禹谋反,废霍皇后,彻底清除霍氏势力。他施政“以霸王道杂之”,对内,致力于整顿吏治,强化皇权,任用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以刑名考核臣下;设置治书侍御史和廷尉平,审核量刑轻重;废除某些苛法,维护法律正常行使;招抚流亡,假民公田,设置常平仓,蠲免和削减租赋,以此安定民生,恢复生产;于甘露三年(前51年)下诏召集诸儒讲论五经异同,亲自称制临决。对外,因匈奴内乱,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设置西域都护,政令自此颁于西域,有利于发展西域生产和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前48年1月10日),刘询因病崩于未央宫,葬于杜陵,庙号中宗。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汉朝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或者“孝宣中兴”。 在以制定庙号和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王朝,刘询与汉高帝、汉文帝、汉武帝并列为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

许平君

许平君

许平君(公元前88年—前71年),砀郡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任皇后,汉元帝刘奭的母亲,平恩侯许广汉之女。

元凤六年(前75年),嫁给流落民间的史皇孙刘进之子(时称刘病已),生子刘奭。汉宣帝继位,初封婕妤,同年十一月十九日,立为皇后。

本始三年(前71年3月1日),在大将军霍光之妻的指派下,遭到女医淳于衍毒杀,谥号“恭哀”,安葬于杜陵南园。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孝惠皇后张嫣(汉惠帝刘盈皇后)

张嫣(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63年),砀郡外黄县人,野史载其字孟媖,小字淑君。张嫣是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女,汉惠帝刘盈的皇后。

公元前192年,年仅十一岁的张嫣成为舅舅汉惠帝的皇后。

公元前180年,群臣共除诸吕,拥立汉文帝刘恒为帝。废黜张嫣皇后之位。公元前163年去世,张嫣去世,终年四十岁,谥号孝惠皇后,与汉惠帝合葬于汉安陵。

汉成帝刘骜(西汉第十二位皇帝)

刘骜

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4月17日),字太孙,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前33年—前7年在位),汉元帝刘奭的儿子,母为王政君。

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初元二年(前47年)四月册立为太子。竟宁元年(前33年)即位,沉湎酒色,荒于政事,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同时任由外戚专政,朝廷大政为太后王政君一族把持,埋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

绥和二年(前7年)去世,终年四十四岁,庙号统宗(后被革除,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

王政君

王政君

王政君(前71年—13年2月2日),女,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西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生母,阳平侯王禁的女儿,古代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

王政君性情温顺,初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侍奉皇太子刘奭。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生下儿子刘骜。汉元帝刘奭即位后,王政君受封婕妤,旋即进封皇后,但日益受到冷落。汉成帝刘骜继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大力提拔王氏家族。汉哀帝刘欣继位后,她被尊为太皇太后。随着外戚傅氏、丁氏的势力大增,王氏逐渐失去权力。汉哀帝去世后,王政君夺取传国玉玺,支持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录尚书事,把持朝廷大权。后来得知王莽篡位时,勃然大怒,将传国玉玺砸在地上,导致玺上的螭碎了一角。

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2月2日),王政君逝世,时年八十四岁,陪葬于渭陵。她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仅次于清朝的孝惠章皇后(63年)。

贾谊(汉代名士)

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刘据(汉武帝刘彻嫡长子)

刘据

刘据(前128年—前9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兄,汉宣帝刘询祖父,母为皇后卫子夫。

刘据为太子后,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在巫蛊之祸时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刘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冤案平反后,汉武帝建思子宫以寄哀思。汉宣帝刘询继位后,追谥“戾”。

张骞(丝绸之路开拓者,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

张骞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封地在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

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海昏侯刘贺(西汉第九位皇帝)

刘贺

刘贺(前92年—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后元元年(前88年),昌邑哀王刘髆去世。始元元年(前86年),刘贺嗣位,年四五岁,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六月丙寅日,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却并未谒见高庙。

刘贺即位十余日,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六月癸已日,即刘贺在位第27天,其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为庶人,史称汉废帝。上官太后诏令刘贺回到故地昌邑,赐其汤沐邑两千户。昌邑王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

元康三年(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四月,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就国。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

2016年3月2日,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墓主得到确认,就是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汉元帝刘奭(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刘奭

刘奭(shì )(前75年—前33年7月8日),即汉元帝,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四月戊申(前67年5月24日),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前48年1月10日),汉宣帝驾崩,癸巳(前48年1月29日),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前33年7月8日),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庙号“高宗”(东汉时废除)。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

樊哙

樊哙(?—前189年),泗水郡沛县(今江苏省沛县栖山镇樊庄村)人。西汉开国元勋,军事统帅。

樊哙出身寒微,以屠宰为业,因迎娶吕雉之妹吕嬃,深得刘邦和吕雉信任。参加沛县起义,骁勇善战,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颇有功勋。鸿门宴时,曾出面营救刘邦。西汉初年,担任大将军、左丞相,封舞阳侯,参与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王信等。刘邦去世前,安排陈平处死樊哙,没有实现。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哙去世,时年五十四,谥号为武。

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

刘邦

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早年不事生产。秦朝建立后,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反秦义军首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武安侯。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他能够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力量,最终击杀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赢得楚汉之争 ,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氾水北岸,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称帝后,刘邦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同时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安抚人民,稳定统治。在“白登之围”后宣布开放边境关市,缓和汉匈关系。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同年在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历代史家对刘邦多有称赞,如毛泽东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韩信(西汉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

韩信

韩信(?—公元前196年),生年不详,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再经萧何保为大将,制定“汉中对策”,申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拿下齐国后全歼过来支援的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恐慌,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因与陈豨勾连反叛,被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刘彻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

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业甚多:对内,为加强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又制订左官律和附益法,严格禁止诸侯王参与政事;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提拔有才能的士人为侍从,以备顾问;裁抑丞相职权,依靠亲信和近臣参与决策,从而形成内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体制;设十三州刺史部,加强对郡国的控制;为解决财政困难,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又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颁布算缗、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建立正规的察举制度,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实行尊崇儒术的文化政策,设五经博士,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又令郡国皆立学官。对外,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刘彻迷信神仙,热衷于封禅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挥霍无度。在位晚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农民起义频繁。宫廷发生“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自杀。征和四年(前89年)下轮台诏,拒绝桑弘羊募民屯田轮台的建议。后元二年(前87年),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临终前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最新人物
  •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48年~1127年),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

  • 顾炎武

    顾炎武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南直……

  • 刘秉忠

    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

  • 王焘

    王焘

    王焘,唐代(今陕西省郿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生于公元67……

  • 刘长佑

    刘长佑

    刘长佑(1818年12月16日-1887年8月14日),字尔……

Copyright © Gurenmi.com

Top